2025股市攻略:從AI浪潮到特朗普回歸,展望牛市延燒的一年

一、序章:回顧狂飆的2024,展望新一年2025

2024年的美股,延續了2023年的強勢再度狂飆──S&P 500指數繼前一年漲幅超過20%後,2024年竟再創逾20%的漲幅。時隔二十多年,終於再度出現連續兩年超過二成的耀眼行情。對許多香港投資者而言,已經習慣在環球市場布局,透過不同券商或「網上貸款」管道進行槓桿操作;亦或於「財務公司」協助下籌資,甚至使用「私人貸款」或「信貸」把握投資良機。各種「借錢」方式在股市行情火熱時也多所運用。 

然而,投資市場並非一往直前。市場普遍預期,美股在2025年能否持續?有哪些可能的震盪與風險?本文將分別從AI科技熱潮、特朗普的回歸政策、利率與通脹、大小型股輪動、重要的經濟指標等多角度去深度剖析。

 

二、AI熱潮進入新階段:企業競相「賺取」人工智慧利潤

1. AI推動的科技股飆風,是否會降溫?

2023年末起,AI概念股開始席捲全球股市。2024年整年,包括美國半導體龍頭NVIDIA(輝達)、軟體巨擘Microsoft、雲端與AI服務領跑者等,推動Nasdaq指數刷新紀錄。香港投資人見證了AI所帶來的「數位黃金時代」,一些人甚至向「財務公司」或透過「網貸」取得槓桿資金,加碼買進AI概念股。

 

不過,AI的第一波爆炸成長已經發酵到一定程度。2025年的AI,市場普遍認為將從「基礎建設」階段,進入「廣泛落地」的第三階段:

• Phase 1:集中於晶片廠商與極少數工具開發商,如NVIDIA、特定雲端企業。

• Phase 2:擴及基礎AI基礎設施(伺服器、資料中心、雲平台等),帶動基建類股票追漲。

• Phase 3:更多中小型企業或傳統產業,也開始真正「賺取AI」帶來的生產力紅利。

• 例如,零售電商導入AI客服、自動推薦系統;金融機構、財務公司或提供「貸款」與「信貸」服務的業者,利用AI風控模型提升放貸效率;甚至連建築業、醫療業都想搶搭AI快車。 

但過去幾十年來,每一波「新科技浪潮」都出現過「先狂飆、後修正」的模式。1990年代的網路股泡沫、2017-2018年的加密貨幣狂潮都曾有類似走勢。「AI泡沫會不會在2025年破滅?」是投資人最憂心的問題。

 

2. 成熟型AI公司,持續成長潛力?

雖然有人談「AI或將降溫」,但也有不少分析師指:AI仍處於萌芽到成長的過程,要真正成熟至少三到五年。2024年的AI行情固然熾熱,但2025年或許會是「價值重估」與「真實利潤化」的關鍵。

• 巨頭壟斷:微軟、谷歌(Alphabet)、亞馬遜Meta等Big Tech,兼具資金、雲端資源與龐大生態,AI業務易於全球延伸。

• 獲利模式更清晰:AI SaaS訂閱、AI廣告、AI雲端服務等將為企業帶來實質現金流,避免單純炒題材。

• 龍頭與次龍頭分化:如同早期網路或電商發展,AI亦將出現分化:贏家獲得巨額市值,小公司可能被併購或被淘汰。

對香港投資者來說,在網上做功課或跟進美股投資已成家常便飯,只要在資金運用上掌控得宜(例如以「私人貸款」融資量力而為),搭配對AI產業的中長線研究,仍有不錯機會。

 

三、特朗普回歸:政府財政政策與地緣政治對股市的影響 

1. 特朗普政策大致方向:減稅、去管制、強勢談判

自美國2024年大選,特朗普以「更友商、更低稅、更保護主權」之姿回到白宮,引發市場關注。他在演說中表示要進一步擴大稅務優惠,包括考慮將企業稅率從21%下調至15%甚至更低,加強吸引製造業與國內投資。

• 企業所得稅可能再降:減稅可能再次推動美國企業獲利。S&P 500企業在2025年的EPS(每股盈餘)或將因此更勝去年,推動股市短期衝高。

• 放鬆金融監管:過去特朗普曾大幅放寬金融業管制,若再次放寬,對財務公司、銀行業與提供「借錢」服務的金融科技平台等都是利好。

• 對外政策:關稅與地緣政治風險:也不能忽視,特朗普在競選時曾喊話可能要重啟部分對中關稅;地緣摩擦是否再起,或將引發市場震盪。

 

2. 對投資人的挑戰:不確定性與波動性

大舉減稅固然能推動企業利潤,但也可能導致政府財政赤字擴增。若美國債務再度飆漲,長期利率也許會面臨上行壓力,最終衝擊股市估值。此外,地緣政治衝突若有意外升溫,市場也會劇烈震盪。換句話說,2025年的股市雖看似「延續利好」,但「黑天鵝」風險暗流不容忽視。

香港投資者若想在此不確定下仍加碼美股,理應做好風險管理,例如考慮定期檢視資金杠桿、水位管控、可承擔虧損範圍等,而非一味透過「借錢」或「信貸」加注重倉。

 

四、利率下行週期:Fed緩步降息與通脹未完全壓制

1. 通脹與利率:2025能否持續低檔? 

2022年Fed一度連番激進升息,最終把利率推至接近5%,但到了2024年後半段,聯儲局在通脹走緩的背景下總計降息100個基點,市場看好2025年可能再降息1~2次。

• 樂觀假設:若通脹率進一步回到2%~3%的區間,Fed將持續降息,金融環境寬鬆有利股市上漲,也鼓勵更多資金從定存或債券移向股市。

• 悲觀情景:部分學者認為通脹尚未真正「降服」,不排除再次反撲;若通脹在2025年重燃,Fed勢必暫停降息或放緩降息,市場行情會受衝擊。

 

2. 港人投資策略:利率敏感板塊與債券配置

對香港投資人來說,2025年若美國維持緩降息步調,港元、美元的利率仍相對吸引力下降,資金或許更願流入股市。然而在股市火熱外,也可關注以下幾點:

1. 利率敏感行業:金融、房地產、科技股在低利率環境通常受惠。

2. 債券配置:回顧2022、2023年債市慘跌後,目前債券收益率已不錯,若2025年利率趨降,長債、企業債等價格存在上漲空間,亦可平衡投資組合風險。

3. 融资與貸款規劃:面對不確定性,善用「私人貸款」槓桿要謹慎控制。也可比較「網貸」平台利率與「財務公司」信貸方案,多方評估再做出資金運用決策。

 

五、小型股與中型股崛起:輪動行情下的新機遇

 1. 小型、成長型企業有望補漲

 2024年股市表現有一個現象非常明顯:大型龍頭尤其是「Magnificent Seven」(蘋果、微軟、NVIDIA、亞馬遜、Google、Meta、Tesla)領漲,其他493檔相對落後。華爾街預計,2025年則可能上演「補漲輪動」:

• 利率下降:對小型股、中型股相對更有利;許多中小企業因財務槓桿較高,如果利率下行,他們淨利就有機會提升。

• 企業併購增多:特朗普回歸後,可能對反壟斷監管較為寬鬆,一些小型企業因此有機會被大型企業併購;股價往往能在併購消息出爐時大漲。

• 估值與籌碼:小中型股基期較低,只要基本面轉佳,投資報酬彈性更大。

 

2. 潛在風險:貿易壁壘與地緣衝擊

小型股成長速度雖快,但抗壓性較低。若2025年真的爆發新一輪貿易戰,或宏觀經濟急轉直下,小型股通常首當其衝。而中小企業也更需要「財務公司」或「銀行」融資,如果銀行信貸政策轉向保守,那些有資金壓力的中型企業或許會遭遇發展停頓。

香港投資人若想參與美國小型股,可透過ETF或美股券商交易,但務必先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是否足以應對可能較大的波動。

 

六、重點經濟指標關注:GDP、企業獲利與就業市場

1. 美國GDP預期維持正增長

儘管2022年市場曾擔憂「硬著陸」衰退,但之後GDP數字堅持不坍塌。對2025年,美國大型銀行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普遍預估GDP增速略微放緩,但仍有2%左右的正增長,不算太差。支撐點包括:

• 就業市場穩定,就業率雖輕微波動,但未見雪崩。

• AI帶動的生產力提升,科技投資不斷擴大。

• 消費者信心在通脹緩解及薪資仍具增長力下,維持一定水準。

 

2. 企業財報預測:EPS增速分化

分析師對2025年企業整體EPS(每股盈餘)平均預估仍約10%上下,但各產業可能分化:

• AI與科技巨頭:雖估值高昂,但獲利動能續強。

• 工業、基礎設施:若特朗普推動基建投資,該板塊EPS或許迎來提振。

• 傳統零售與耐用品:若通脹或利率波動,消費意願受影響,業績表現恐更波動。

對香港投資者,跟蹤財報季、新品發布與重大企業併購情報,很可能成為掌握股市脈動的重要關鍵。

 

七、潛在黑天鵝:美國政治、債務、貿易戰、AI泡沫

市場永遠都有意料之外的風險,而2025年尤其如此。以下幾大面向不可忽視:

1. 政治風險:特朗普上台後,對中國與歐洲的貿易關稅政策是否擴張?是否對移民、科技出口設限更嚴?

2. 美國國債與聯邦財政:若大減稅推動下,政府赤字飆升,市場會擔心美債違約或信用評等遭下調,一旦債市搖晃,也可能外溢影響股市。

3. AI泡沫破裂:若市場意識到AI商業模式短期不及預期,或龍頭公司獲利放緩,股價重挫,恐引起整體科技板塊調整。

4. 地緣衝突:中東或歐洲若出現新的衝突升級,油價飆升、資金避險需求升高,股市自然波動加劇。

 

投資者應考慮在資產配置上保留一定的防禦比例,或運用部分期權、黃金、債券等對沖。此外,若有使用「私人貸款」或「財務」機構提供的「借錢」資金來投資,更要留意波動帶來的風險,避免過度槓桿造成資金斷裂。

 

八、對2025年投資人的八大建議

經過前述分析,以下為投資人(特別是香港區讀者)在新一年部署可考慮的方向:

1. 審慎善用槓桿

• 若計劃透過「財務公司」貸款進行投資,或使用「網貸」取得融資,必須先評估清楚風險。雖然牛市可放大收益,但熊市也會放大虧損。
 

2. 控制投資組合的多元化

• 不要只壓AI、科技巨頭,也可適度布局小型股、必需消費、醫療、金融等,降低單一板塊風險。
 

3. 持續關注特朗普政府政策進展

• 新政府減稅計畫、財政刺激或關稅舉措,都會牽動美股走向。隨時留意新聞與白宮最新聲明,香港投資者可利用各大投資app或金融新聞平臺做即時跟進。
 

4. 覓尋全球及多市場機會

• 雖然美股強勢,仍可同時關注歐洲、亞洲股票與ETF,或者黃金與債券,進行適度對沖。
 

5. 關注AI應用龍頭與潛力標的

• AI仍具中長期發展潛力,但估值過熱公司短期易震盪。建議聚焦在營收模式已趨成熟、擁有穩定客戶群的科技或企業服務類股。
 

6. 防範黑天鵝,預留現金部位

• 維持適當的現金流或低風險資產,以便在市場急跌時能及時撿便宜貨,而非被迫在恐慌中拋售。
 

7. 利率若持續下行,債券值得回頭一看

• 企業債或國債可能從2022年的熊市谷底反轉,收益率與價格都具吸引力,建議留意投資等級債與優質高收益債。
 

8. 密切追蹤企業財報與經濟數據

• 這是最直接判斷投資標的基本面的方式,尤其要看EPS成長、營收指引、管理層前瞻評價、就業數據與通脹走勢。

 

九、承接2024輝煌,但謹慎面對潛在震盪

總體而言,華爾街對2025年仍抱持積極樂觀:AI科技持續驅動、生產力提升、特朗普政府減稅與寬鬆監管預期、Fed維持降息路線,都將繼續為股市提供上漲動能。然而,評估投資風險時,務必留意黑天鵝事件的可能出現:包括通脹捲土重來、債務問題、地緣衝突、AI泡沫破滅等。

 

在此關鍵之年,香港投資者宜保持理性,適度運用資金,別過度相信單邊行情。「貸款」或「信貸」等槓桿工具雖可快速擴大收益,也可能在市場意外轉向時將虧損放大數倍。把握趨勢、靈活配置、分散風險,才是2025年在美股戰場生存並勝出的核心策略。

 

在迎接2025年的投資機遇與挑戰時,香港投資者需保持謹慎與靈活,善用多元化策略以分散風險。深入了解AI趨勢、政策變動及市場動態,將有助於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。同時,適時運用財務工具,如iLend提供的便捷借貸服務,可以為資金周轉提供有力支持,助您抓住每一個潛在的投資良機。願您在新的一年裡,智慧投資,獲取豐厚回報!


2025股市前瞻:AI、大選與投資新趨勢解碼



網上財務公司
by
THOUSAND FORTUNE CREDIT SERVICE LIMITED
財務分期私人貸款產品資料概要:
還款期最短為3個月及最長為72個月。
實際年利率最高為48%。
簡述貸款有關費用如下以作參考:
貸款額:HK$10,000
6個月之分期貸款,每月還款額為HK$1,815
利率:月息2.5%
實際年利率:30%
總還款額:HK$10,890
查詢及投訴熱線: 2750 8888
放債人牌照號碼: 0363/2025
忠告: 借錢梗要還,咪俾錢中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