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普500是「無風險」投資聖杯?拆解神話,連結至財務借貸的深度思辨 | iLend

 

標普500真的是「無風險」投資聖杯嗎?一場穿越歷史、風險與未來的深度思辨

喺香港地,無論你係茶餐廳嘅阿叔,定係中環嘅Banker,傾開投資,總會聽到一句彷彿係金科玉律嘅說話:「如果唔識揀股,就月供標普500啦,擺喺度唔好理,幾十年後就財務自由。」

呢個信念,強大到好似一種信仰。標普500指數(S&P 500),作為美國經濟嘅終極縮影,佢嘅歷史曲線圖就好似一幅壯麗嘅攀山路線圖,雖然途中有懸崖峭壁(市場崩盤),但最終總能攻上更高嘅山峰。2008年金融海嘯?V型反彈。2020年新冠疫情?光速收復失地。呢啲「有危就有機」嘅歷史,令「只要坐得夠耐,就一定唔會輸」嘅講法深入民心。

對於好多香港人嚟講,標普500唔單止係一個投資產品,佢更加係一個「無風險」嘅財富增值承諾,一條通往安穩退休生活嘅康莊大道。

但係,喺今時今日呢個風起雲湧嘅世界——全球化逆轉、加息週期、地緣政治衝突無日無之——我哋係咪應該退一步,用更審慎嘅目光,重新檢視呢個被捧上神檯嘅「投資聖杯」?將標普500視為「無風險」,究竟係一種高瞻遠矚嘅智慧,定係一種基於過往美好回憶嘅危險迷思?

呢篇文章,唔係要叫你唔好買標普500。相反,我哋會帶你進行一場更深層次嘅思辨之旅。我哋會先探索呢個「無風險神話」嘅堅實基礎,再好似魔鬼代言人咁,逐一拆解佢背後被長期持有面具所遮蓋嘅巨大風險。最重要嘅係,我哋會將呢場高談闊論嘅投資思辨,拉返嚟我哋香港人最貼身嘅現實——個人財務狀況,探討當投資回報嘅不確定性,撞上借錢、卡數、P Loan 等固定還款壓力時,會產生點樣嘅化學作用。

準備好未?一齊揭開標普500嗰層「無風險」嘅糖衣。

神話的基石:為何標普500睇落咁穩陣?

要打破一個神話,首先要理解佢點解會成為神話。將標普500視為長期無風險嘅觀點,唔係憑空捏造,而係建立喺強大嘅歷史證據同埋資本主義嘅核心邏輯之上。

iLend, 千兩財務, 千兩, Personal Loan, 貸款, 低息貸款, 清卡數, 24小時借錢, 全程網上貸款免tu, 私人貸款計算機, 免息分期, 月平息, 免TU, 免息貸款, 結餘轉戶, 即批貸款, 月平息實際年利率, 網上貸款即批

一、歷史數據嘅鐵證:一條永遠向上嘅神奇曲線

圖表唔會講大話。只要你上網搵一張標普500自成立以嚟嘅走勢圖,你會見到一條總體向右上角發展嘅曲線。即使中間經歷咗大蕭條、黑色星期一、科網泡沫、金融海嘯同新冠疫情,佢最終都係破頂。從1957年計到而家,計埋股息再投資,佢嘅年化回報率超過10%。呢個數字意味住,只要你嘅時間線拉得夠長,複利嘅雪球效應會為你創造驚人嘅財富。呢種「歷史必然性」嘅感覺,畀咗投資者巨大嘅信心。

 

二、驚人嘅「捱打」能力:廢墟中總能重生

標普500嘅歷史,就係一部不斷從危機中滿血復活嘅史詩。

· 1987年黑色星期一:單日暴跌超過20%,市場末日咁款,但唔夠兩年就收復失地。

· 2000年科網泡沫:指數腰斬,足足用咗7年先返到家鄉。雖然痛苦,但最終都係返到。

· 2008年金融海嘯:雷曼倒閉,指數跌咗超過57%,全世界都話資本主義玩完。結果?2009年3月觸底,2013年就創出新高。

· 2020年新冠疫情:一個月跌30%,但5個月就V型反彈。

呢啲經歷,強化咗一個信念:市場下跌只係暫時性嘅「特價時段」,係畀有膽識嘅長期投資者執平貨嘅黃金機會。波動唔再係風險,而係朋友。

 

三、內置嘅新陳代謝系統:「廢柴」自動淘汰

你買入標普500,唔係買死500間公司。佢有一個內在嘅汰弱留強機制。指數委員會會定期檢討,將啲失去競爭力、市值萎縮嘅舊經濟公司(例如曾經嘅巨頭柯達)踢走,換入更有活力、代表未來趨勢嘅新龍頭(例如今日嘅NVIDIA)。呢個機制確保你投資嘅永遠係美國經濟最前沿嘅一群企業,你唔需要自己去估邊個係下一個蘋果,指數會自動幫你換馬。

加上佢本身涵蓋科技、醫療、金融、消費等11個主要行業,呢種行業多元化,理論上可以分散單一產業嘅風險。

 

四、賭美國國運:最強大嘅信仰

講到底,投資標普500,就係買美國嘅未來。股神畢菲特嗰句「永遠唔好同美國對賭」(Never bet against America),就係呢個信仰嘅核心。只要你信美國嘅創新能力、美元嘅霸權地位、資本市場嘅深度同法律制度嘅保障喺可見嘅將來都唔會動搖,咁投資代表佢哋經濟核心嘅標普500,就係最合乎邏輯嘅選擇。

睇到呢度,你可能會覺得:「咁仲有咩好拗?瞓身買啦!」
咪住先。以上種種,都係望住倒後鏡講嘅故事。但係,用倒後鏡嚟揸車,前面有懸崖你都唔知。

 

神話嘅裂縫:被「長期持有」面具遮蓋嘅五大隱形陷阱

「過去嘅表現不代表未來嘅回報」——呢句老土到不行的警告,喺今日可能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要。將標普500視為無風險,正正係犯咗「倖存者偏誤」同「線性外推」嘅思考盲點。以下五個陷阱,足以動搖成個信仰嘅根基。

陷阱一:時間維度嘅殘酷——你嘅「長期」究竟有幾長?

呢個係對「無風險神話」最致命嘅一擊。支持者成日講「長期持有」,但「長期」呢個詞,其實好主觀,而且對唔同人嚟講,意義可以完全唔同。

一個經典例子:「失落的十年」(The Lost Decade)。如果你喺2000年科網泡沫頂峰時期,將一筆錢投入標普500,你要捱到2012年底,足足12年,你嘅投資先至勉強返到家鄉(計埋股息)。呢12年,你嘅名義回報係零,如果計埋通脹,你嘅購買力其實係嚴重縮水。

人生有幾多個十年?

對於一個25歲嘅後生仔,月供股票,12年嘅等待可能只係一個插曲。但對於一個55歲,準備十年後退休嘅中年人嚟講,呢12年就係一場災難。呢個就係所謂嘅「回報順序風險」(Sequence of Returns Risk)。如果你喺退休初期就撞正一個大熊市,由於你焗住要定期賣出資產套現做生活費,你會被迫喺市場低位「割禾青」。呢個動作會永久性咁損害你嘅本金,令你嘅退休金以遠超預期嘅速度消耗,最後可能搞到晚景淒涼。

仲未驚?睇下日本。日經225指數喺1989年創下歷史高位之後,足足用咗34年,先喺2024年突破返個紀錄。一個喺1989年All-in嘅日本投資者,可能到今日都未返到家鄉。邊個敢100%保證,美國唔會喺未來某個時間點,經歷類似嘅長期停滯?

陷阱二:心理質素嘅考驗——你能否承受身家蒸發50%嘅痛苦?

「只要唔賣,浮虧就唔係真虧損。」呢句話,係理智上嘅天堂,情感上嘅地獄。

試想像一下,你辛苦儲落嚟準備買樓嘅首期,或者仔女嘅教育基金,喺短短一年內,由200萬變咗100萬。當你每日打開股票App,見到個數字不斷插水,傳媒日日都係末日式報導,你真係可以保持冷靜,笑看風雲,繼續堅持「長期持有」?

事實係,絕大部份人喺呢種極端恐慌之下,都會做出非理性嘅決定——喺市場最底部斬倉離場,將浮虧變成永不翻身嘅實際虧損。正如作家Fred Schwed所寫:「輸掉一大筆錢嘅真實滋味,係冇辦法透過文字或圖片傳達嘅。」你未經歷過,就永遠唔會知道自己嘅底線喺邊。

將標普500嘅「無風險」,建立喺挑戰人類心理極限嘅基礎之上,本身就係一種極高嘅風險。

陷阱三:愈嚟愈集中嘅新常態——你以為嘅分散,只係幻覺

傳統上,我哋讚標普500夠分散。但係,呢個優勢近年正被嚴重侵蝕。

睇下今日嘅標普500,蘋果、微軟、Google、Amazon、NVIDIA、Tesla、Meta呢七間科技巨頭(Magnificent Seven),佢哋嘅市值加埋,一度佔咗整個指數接近30%。

呢個意味住啲咩?你買標普500,已經唔再係單純咁「賭美國國運」,而係喺極大程度上,重倉押注「美國大型科技股」呢個單一賽道。你嘅投資回報,同呢幾間公司嘅股價表現高度掛勾。如果將來科技行業因為反壟斷、AI發展樽頸、或者新嘅顛覆性技術出現而風光不再,成個指數都會被拖落水。

你以為你買咗個「大市」,點知原來係買咗隻「科技主題基金」。呢種集中化,係一個隱蔽但巨大嘅結構性風險。

陷阱四:時代範式嘅轉移——歷史真係會簡單重複?

支撐美國過去幾十年輝煌嘅幾個宏觀大環境,正喺度發生根本性嘅轉變。

· 全球化變成「逆全球化」:以前企業可以將工廠搬去低成本國家,賺盡全球化嘅利潤。而家貿易戰、地緣政治、供應鏈重組,意味住企業成本會上升,利潤率會受壓。

· 「便宜錢」時代嘅終結:過去40年,我哋經歷咗一個利率不斷下降嘅大週期,呢個係推高股票估值嘅主要燃料。2022年開始嘅暴力加息,可能標誌住一個新嘅高利率時代來臨。喺利息更高嘅世界,企業融資成本增加,股票嘅估值邏輯都要重新改寫。

· 人口結構嘅挑戰:歐美「嬰兒潮」一代大規模退休,勞動力減少,社會福利負擔加重,呢啲都會長遠影響經濟活力。

將一個建基於「全球化、低利率、人口紅利」時代嘅歷史回報,直接外推到一個「逆全球化、高利率、人口老化」嘅未來,本身就係一個極度大膽,甚至係魯莽嘅假設。

陷阱五:被忽略嘅魔鬼——通脹同匯率

投資嘅最終目的,唔係追求戶口上面嘅數字,而係提升你嘅實際購買力。
10%嘅名義回報,喺2%通脹之下,你嘅真實回報有8%。但如果喺7%嘅高通脹之下,你嘅真實回報就只得3%。如果好似1970年代咁,出現惡性通脹,股市甚至會出現長達十年「名義上升,實際虧損」嘅慘況。

對於香港投資者,雖然港元同美元有聯繫匯率,直接匯率風險較細。但當你考慮將來嘅資產配置要更加全球化時(我哋後面會講),投資其他國家嘅資產,匯率波動就係一個必須正視嘅風險。

 

股海浮沉,債務壓頂:當投資神話撞上財務現實

好,講完咁多理論,我哋要將討論「降落」返嚟,擺上香港人嘅餐檯。對好多人嚟講,投資同借貸,就好似一個銀仔嘅兩面。我哋努力投資,可能就係為咗跑贏通脹,應付日常開支,甚至係為咗清卡數。但當呢兩件事處理得唔好,就會變成一場完美風暴。

場景一:幻想用投資回報去清卡數

陳生每個月都有幾萬蚊卡數未清,利息閒閒地都30幾厘年息。佢聽人講,標普500年回報有10%,於是佢決定唔積極還錢,反而將多餘嘅錢月供美股,諗住用投資嘅盈利嚟還債,甚至可以「賺凸」。

呢個諗法喺牛市聽落好完美。但如果撞正我哋頭先講嘅「失落十年」點算?你嘅信用卡分期還款壓力係固定嘅,每月都要找數;但你嘅投資組合價值可能持續縮水。嗰種壓力,係雙重打擊。你唔單止要面對投資虧損,仲要面對債務利息嘅複式增長。好多人就係喺呢種壓力下,焗住喺低位賣股套現還債,結果投資同債務兩邊都輸。

場景二:「借錢」買股,加速駛向懸崖

有啲人更大膽,覺得自己可以掌握市場節奏,甚至會考慮申請P Loan(Personal Loan)或者向財務公司借錢去投資,覺得係一個「無本生利」嘅捷徑。佢哋可能會被啲「低息貸款」廣告吸引,計過條數,如果貸款年利率係5%,而標普500歷史回報有10%,中間就有5%嘅套利空間。

呢個係極度危險嘅賭博。

第一,你借嘅錢,利率係固定嘅。無論廣告寫嘅「月平息」幾低,你都要用「月平息實際年利率」去計算真實成本,呢個係一個確定嘅支出。但你投資嘅回報,係極度不確定嘅。當市場大跌30%,你唔單止要食全額虧損,仲要繼續每月還本付息。呢個唔係1+1=2嘅問題,而係槓桿效應下嘅災難性虧損。

第二,好多人為咗方便快捷,可能會搵啲「網貸」平台,甚至標榜「全程網上貸款免TU」或「24小時借錢」嘅財務機構。呢啲貸款雖然「即批貸款」,但利率往往更高,條款更辣。用呢啲高成本嘅資金去進行一場不確定嘅投資,無異於引火自焚。如果你唔識用「私人貸款計算機」計清楚條數,好易跌入陷阱。

場景三:投資虧損引發嘅現金流危機

最壞嘅情況,係經濟衰退。經濟衰退通常伴隨住裁員潮同股市大跌。假設你唔好彩被裁員,手頭上嘅現金只夠頂幾個月。呢個時候,你最需要錢應急,但你望一望個投資戶口,股票資產已經跌咗40%。

你賣唔賣?賣,就係喺最差嘅時機實現巨額虧損。唔賣,你下個月嘅租金、生活費喺邊度嚟?

呢個就係將投資同個人現金流管理混為一談嘅惡果。喺呢種絕境之下,好多人唯有轉向「免TU」嘅高息貸款或者碌爆信用卡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你嘅財務狀況會急劇惡化,遠比單純嘅投資失利嚴重得多。有啲人可能會諗,喺銀行借錢會唔會好啲?但當你失業,信貸紀錄轉差,銀行嘅大門可能已經為你關上。

呢三個場景都指向一個結論:喺你嘅個人財務根基未穩固之前,盲目相信任何投資神話都係危險嘅。 投資回報嘅不確定性,同債務還款嘅確定性,係一對根本性嘅矛盾。

 

超越聖杯迷思:建立屬於你嘅全天候財務防線

講到呢度,我哋唔係要製造恐慌,亦唔係要否定標普500。佢依然係一個極好嘅長期投資工具。我哋要做嘅,係將佢由「無風險聖杯」嘅神壇上請返落嚟,將佢視為我哋財務工具箱入面一把鋒利但需要小心使用嘅劍,然後圍繞佢建立一個更穩健、更具防禦力嘅全天候系統。

第一步:重新定義「風險」——由驚波動,到驚「達唔到標」

對一個長線投資者嚟講,真正嘅風險,唔係股價嘅短期上落,而係:

1. 本金嘅永久性損失。

2. 喺你需要錢嗰陣,發現自己達唔到財務目標(例如退休、仔女升學)。

用呢個角度去睇,我哋嘅目標就唔係追逐單一資產嘅最大回報,而係建立一個無論經濟好壞(增長、衰退、通脹、通縮),都能夠幫我哋穩步邁向目標嘅資產配置。

第二步:認真處理債務——防守就係最好嘅進攻

喺你諗住點樣進攻(投資)之前,請先做好防守(理債)。

· 清咗高息債先:如果你手上有年息超過20%嘅卡數或私人貸款,任何投資嘅潛在回報都好難跑贏呢個確定嘅利息支出。將資金優先用嚟清卡數,係回報率最高、最「無風險」嘅投資。

· 善用結餘轉戶:如果你有多筆債務,可以考慮申請「結餘轉戶私人貸款」。呢個做法係向銀行或大型財務公司申請一筆利率較低嘅貸款(P Loan),一次過還清所有高息舊債,然後集中還款畀呢間新機構。一個好嘅「結餘轉戶」計劃,可以即時降低你每月嘅利息支出同還款額,大大紓緩你嘅現金流壓力。當你嘅防線穩固咗,先至有更多嘅精神同彈藥去諗投資。好多銀行同網上貸款平台都有提供「網上貸款即批」嘅結餘轉戶服務,可以比較下唔同嘅「私人貸款利息計算」,搵個最適合你嘅方案。

第三步:資產配置——唯一嘅免費午餐

唔好將所有雞蛋放喺標普500呢個籃度。諾貝爾獎得主馬科維茨話齋,資產配置係投資中唯一嘅免費午餐。

· 全球化:除咗美國,可以配置一部分資金去其他市場,例如歐洲、日本,甚至係有潛力嘅新興市場(可以透過VT、VXUS等ETF)。當美國市場停滯時,其他地區可能成為你嘅增長引擎。

· 債券嘅角色:喺加息週期,高質素嘅政府債券同公司債,可以提供穩定嘅票息收入,並且喺股市大跌時起到「避震器」嘅作用。

· 少量另類資產:為咗對抗通脹,可以考慮配置少量黃金或房地產投資信託(REITs)。

· 現金為王:永遠保留足夠嘅應急現金(至少6-12個月生活費)。現金唔單止係終極避風港,更係當市場大特價時,你手上最有力嘅武器。

第四步:採取聰明嘅執行策略

· 月供股票(定期定額):唔好試圖捕捉市場高低點。用月供嘅方式,可以拉勻你嘅買入成本,有效對抗市場波動。

· 紀律性再平衡:每年檢視一次你嘅資產配置比例。如果股票大升,佔比過高,就賣出部分,買入落後嘅資產,鎖定利潤,嚴守紀律。

 

從盲目信仰,到理性駕馭

返到我哋最初嘅問題:標普500係咪「無風險」嘅投資聖杯?

答案係,絕對唔係。

佢係一個美麗嘅神話,一個基於過去百年歷史嘅「後視鏡幻覺」。但前方嘅路,充滿住我哋從未見過嘅挑戰。將佢視為無風險,忽略時間嘅陷阱、人性嘅脆弱、結構嘅改變同未來嘅不確定性,係一種極其懶惰同危險嘅想法。

然而,呢個結論並唔係要你恐懼標普500。恰恰相反,佢依然係全球範圍內,你可以搵到嘅最優質、最具長期增長潛力嘅核心資產之一。 佢應該係你投資組合中嘅「主力部隊」,但絕對唔可以係你嘅「全部軍隊」。

真正嘅投資智慧,唔係去搵一個可以令你蒙眼跟隨嘅「聖杯」,而係承認世界充滿不確定性,並喺呢個基礎上,建立一個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嘅強大財務系統。呢個系統包括:穩健嘅債務管理(例如善用結餘轉戶降低香港貸款成本)、充足嘅應急現金、以及一個真正全球化、多元化嘅資產配置。

停止尋找「無風險」嘅捷徑。開始學習理解風險、尊重風險,並透過深思熟慮嘅策略去管理風險。

當你將標普500由神壇上請返落嚟,將個人財務嘅根基打穩,你先至能夠真正駕馭市場嘅狂風巨浪,而唔係被佢吞噬,穩健咁駛向你夢寐以求嘅財務自由彼岸。呢條路行起上嚟可能冇咁簡單直接,但佢遠比將所有希望寄託於一個看似完美嘅神話,要安全、實在得多。

 


標普500是「無風險」投資聖杯?拆解神話,連結至財務借貸的深度思辨 | iLend



網上財務公司
by
THOUSAND FORTUNE CREDIT SERVICE LIMITED
財務分期私人貸款產品資料概要:
還款期最短為3個月及最長為72個月。
實際年利率最高為48%。
簡述貸款有關費用如下以作參考:
貸款額:HK$10,000
6個月之分期貸款,每月還款額為HK$1,815
利率:月息2.5%
實際年利率:30%
總還款額:HK$10,890
查詢及投訴熱線: 2750 8888
放債人牌照號碼: 0363/2025
忠告: 借錢梗要還,咪俾錢中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