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通脹持續攀升:能源價格如何影響NASDAQ與道指的未來走勢?》
 

在過去一年半,全球焦點不斷圍繞著「能源價格」與「通脹數據」,金融市場上「油價每跳動一下」都好像掀起千層浪,牽引著各地股市的估值波動,更令不少投資者如坐針氈。尤其是香港人向來對通脹敏感,生活成本與樓價、薪酬之間的此消彼長常是茶餘飯後的焦點,亦影響我們持續關注「美元利率走勢」以及NASDAQ、道指等國際指標。在通脹壓力尚未完全緩解之際,很自然地,我們會想知道:能源價格還會否惡化?通脹會否繼續走高?而這些因素,對於美國科技股與傳統經濟股的後市發展又有何啟示?

這篇文章嘗試以多角度拆解這條「能源價格—通脹—股市」的食物鏈,並探討NASDAQ與道指期貨之間的微妙互動。最後,亦會從香港人的角度談談能源價格持續波動帶來的潛在生活壓力,以及如何在面對高通脹環境或經濟不明朗時,做相對穩健的資金調配。讓我們先從能源市場本身的脈絡開始……

驚濤駭浪:能源價格動盪背後的多重推手

在全球經濟中,被視為「最基礎原料」的石油及天然氣,一直左右著零售物價、工業生產成本以及航運、航空等各行各業的開支。而在過去兩年,能源價格之所以波動如此劇烈,有幾個關鍵原因:

1. 供應面的不確定: OPEC+(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其盟友)是否減產或增產,往往是一念之間便能改寫油市走勢。一旦產油國集體宣佈削減供應,交易者往往預期未來油價將上漲;反之,如果增產量高於市場預期,油價又可能瞬即應聲下跌。

 

2. 地緣政治因素: 中東局勢、歐美大國的制裁、俄羅斯能源出口管制等等,一旦爆發衝突或有關稅、制裁升級,都能令市場猜測「未來供應是否受阻」,從而推高能源價格。反之,在地緣政治風險緩和之時,油價通常會出現回落。

 

3. 疫情後需求恢復: 雖然現時全球已較大程度走出疫情陰霾,但我們仍可看到逐漸回到軌道的旅遊、製造業、物流業,对能源有著可觀的需求。同時,中美兩地的經濟復蘇速度、歐洲如何再度配置天然氣等,也都為能源需求側帶來弔詭的「快慢拍」。

 

4. 替代能源的崛起: 隨著綠色經濟興起、再生能源技術發展,部分資金流向可再生能源領域,並引發關於化石燃料長期需求前景的辯論。然而,在短期之內,石油和天然氣仍然是許多行業的主要動力來源,綠色能源的普及尚需時間,最終又加深了市場供需的「短期拉鋸」。

 

當這些因素同時發酵,油價不僅高位震盪,而且「漲幅或跌幅」很容易被放大;這轉瞬即逝的波動,如同給全球經濟裝上一個巨大的加速器或減速器,使通脹率一時升,一時降。對看似與能源沒有直接業務往來的科技股、金融股而言,油價飆漲同樣可能推升通脹預期,使利率走勢改變,影響風險評估與企業估值,進而反映在NASDAQ和道指期貨上。

 

通脹齒輪:油價如何拉動或抑制物價?

要理解油價對物價的牽連,先要回到「輸入型通脹」和「內需型通脹」的區分。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,雖自產不少石油和天然氣,但仍須進口部分能源;在油價攀升之際,運輸及生產成本都會上漲,使最終消費品定價變貴,帶動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)的上漲。聯儲局(Fed)在評估CPI升幅時,往往會進一步判斷「能源與食品價格」對通脹的波動貢獻是否只是暫時性,抑或已經滲透到核心物價。如果判定後者,便可能祭出激進加息來壓抑經濟過熱。

對香港而言,我們本身缺乏天然資源,所需的燃料又要依賴進口,油價波動即使未必即時反映在香港CPI上,卻可在一年至兩年後從電費、水費、運輸票價、物流成本等方面慢慢滲透。故此,當美國石油期貨價格在短時間內急漲或急跌時,香港市民未必立刻感到物價大幅上調或下調,但長遠來看,能源價格始終是一個核心推手,牽動租金、運輸、甚至食品成本。加上香港元匯率與美元掛鉤,一旦Fed面對高通脹而不得不繼續加息,港息亦可能隨之上調,最直接的影響包括房貸利息及商業融資成本上漲,令企業及個人壓力俱升。

由此可見,能源價格不僅是一個單純的供需市場,要看它對通脹之影響,還要檢視它如何透過央行政策來「放大」或「縮小」最終對市場的衝擊。美國提出溫和加息或更具侵略性的加息,對全球利率環境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;香港跟隨加息的速度與幅度,也同樣坐落在「通脹表現」這條經濟決策鏈上。

 

NASDAQ:高增長遇上高通脹,估值能否繼續支撐?

一向被視為全球科技與創新指標的NASDAQ,今年在反覆的市場行情中一度衝高,不少投資者寄望它能延續去年底開始的「復蘇」。可是,高增長股最怕的是通脹遲遲不退、令利率走勢缺乏下行空間。原本,成長型企業需要大量融資來維持研發以及市場擴張計劃;如果利率壓力居高,市場所預期的折現率(Discount Rate)也相應提高,因此就會壓縮未來盈利貼現後的估值。

若細看過往的市場走勢,油價每上升HK7.8(相當於US7.8)可能只是一個警示性的小火花,但結合其他因素,例如地緣政治升溫、通脹久降不至,市場可瞬間解讀為「未來利率保持高位」,從而打擊NASDAQ上長期依賴低利率環境的部分成長股。部分量化模型甚至顯示,如果油價全年平均維持在HK540—HK580之間(約US70—US75),通脹全年恐難回落至2%以下,聯儲局也不太可能「急速地」展開減息,那些風險偏好高、持續燒錢扎根的公司,估值或將受到較大衝擊。

不過,NASDAQ內部其實亦包括重量級的雲端運算、AI、高速網絡基建等企業。我們看到近年越來越多機構投資者視這些「科技基礎設施」為新時代經濟命脈,需求彈性相對較強,即使遇上貨幣政策收緊,某些龍頭股的基本面亦足以吸引長期資金繼續投入。因此,未來還要觀望的,除了油價與通脹變數,還要看企業自身是否具備足夠的現金流,以及在產業供應鏈中的地位是否不可或缺。

 

道指期貨:傳統經濟是否相對受惠能源漲勢?

與NASDAQ相比,道指聚焦於美國傳統經濟與金融、工業、消費零售等權重板塊。一般而言,當油價上漲時,能源股盈利能力提升會直接利好道指內的石油公司、能源服務企業;除此之外,某些工業公司若能成功把較高的燃料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,也有可能維持不錯的利潤表現。故此,在通脹升溫、油價攀升初期,道指常常會出現一波「相對抗跌或甚至逆勢上漲」的走勢。

然而,若市場判斷當前的能源漲勢並不可持續,尤其在OPEC+恢復或增加產量、或需求方因經濟衰退走弱而導致油價回落,道指中相關能源成份股就失去直接利好。更何況,一旦通脹高企又拖累終端消費需求,零售、旅遊、工業企業也會同步受壓,導致道指期貨出現較大震盪。總結來看,當油價穩定於合理區間(例如HK500—HK540)時,舊經濟股的估值往往還能獲得支撐;但若超過HK$580,市場就要開始擔心通脹風險加劇,聯儲局無法及時退場,後續對企業獲利的下行風險亦可能提高。

 

香港人的「時差」壓力:油價上揚何時真正衝擊日常開支?

不少香港市民往往感到:美國一旦宣佈聯儲局調息,銀行最終是否跟隨要待觀察,但物價卻似乎總是「上得快、落得慢」。究其原因,香港是高度外向型經濟體,不論食材、燃料、加工製品等,大量依賴進口。一旦國際油價長期處於高位,空運、貨運成本上升,就會逐步轉移到零售價格與服務業收費上。

另外,香港的電力公司和本地能源供應商也有年內或次年調整價格的機制,意味著今年看到油價或天然氣價格節節攀升,最實際的衝擊未必在數月內完全反映,而是會在日後陸續釋放。尤其若我們預測未來1—2年全球市場依舊供需矛盾難解,油價下行空間有限,那麼香港的通脹率恐怕在三、四季之後仍持續受到上拉。對已經面對高昂房租、生活開支的香港人而言,這或意味著消費壓力升級。

值得留意的是,一些本地零售及餐飲企業在疫情後雖然重啟,但若海外遊客回流仍未能到達疫情前水平,業務復蘇速度可能趨緩。而同一時間,成本端卻有油價等上行因素干擾,若再搭上利率走高,那對中小企的營運及資金管理將是雙重衝擊。是否能熬過通脹與利率齊升的「陣痛期」,將考驗企業的現金流調度能力,也影響就業市場的穩定性。

 

三大情境解析:油價對通脹與股市的潛在走向

為了更全面地預測NASDAQ與道指的未來走勢,不妨把全球能源市場和通脹前景大致歸納為三種情境,並觀察當中可能影響香港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關鍵點。

1. 情境一:油價於HK500—HK540區間平穩運行

o 供需處於相對均衡態勢,沒有重大地緣衝突或嚴重制裁

o 通脹於年內逐步回落至美國2.3%—2.5%區間

o 聯儲局有機會在下半年放慢加息步伐,甚至嘗試減息一次

o NASDAQ保持高位盤整,市場對成長股估值回歸理性;道指因能源板塊尚有降低成本的空間,或輕微領先
 

2. 情境二:油價升破HK$580,供應收緊推波助瀾

o OPEC+減產幅度高於預期,或地緣政治動盪加劇,令市場恐慌

o 美國通脹回升至3%附近,Fed轉為更鷹派,本年度持續加息或延後減息

o NASDAQ調整8%—10%,高增長股受折現率走高牽制;道指在能源股帶動下短期抗跌,但若整體經濟前景轉差,最終亦難以獨善其身
 

3. 情境三:油價跌破HK$480,需求疲弱預示衰退訊號

o 全球經濟需求不振或陷入明顯衰退,工業活動全面縮減

o 通脹下降至2%以下,但就業市場及企業投資意願轉弱

o NASDAQ與道指或同步向下,因企業盈利預期欠佳,市場對未來信心不足;債息及風險資產價格同時受壓

 

以上三種情境,當然並非包含所有可能性。現實中,油價可以在短期內上下反覆,甚至同一年度內呈「V字反轉」的走勢,也是近些年經常上演之事。投資者或香港市民不妨關注幾個核心指標:OPEC+公佈的月度產量、IEA與EIA對市場供需的預測,以及各國貨幣政策之轉變。這些轉捩點稍有變化,就可能在金融市場激起連鎖效應。

 

在不確定性中調整資金部署,守住財務穩健

能源價格像是全球經濟的「熱度開關」,架構在供需、地緣政治與經濟週期的十字路口,運轉頻繁且影響廣泛。對於投資者而言,NASDAQ與道指的相對表現或許能提供多一份決策參考,但切莫忽略了「通脹仍在中高位時」,如何做好生活開支與資金管理,亦是關鍵一環。

 

香港人在面對通脹壓力可能遞延「發威」之際,除了平常留意能源市場動態及美國利率政策,也可考慮檢視自己的財務安排,例如預留足夠應急資金、適度分散投資風險、謹慎評估是否加入或調整固定收入資產。如果發現短期現金流有週轉需要,或有意將若干卡數、分期結餘轉移到利率更低的工具,亦可比較不同財務公司提出的私人貸款、網上貸款或結餘轉戶計劃。畢竟,在通脹與貸款利率均相對高企的時候,能合理控制每月平息並同時保留靈活度,對於個人及家庭的財務健康會更有保障。

 

當然,市面上網貸平台、借錢公司良莠不齊,在選擇財務借貸服務時,建議先了解各家財務機構的評估條件、月平息實際年利率計算法,以及是否有額外手續費。確保每一步都經過充分的資訊比對和風險評估,方能在這個通脹持續攀升的環境下安穩度日,為自己及家人打造相對可靠的「經濟緩衝」。

最終,面對全球經濟中仍存的種種不穩定因素,懂得汲取市場波動的啟示,並結合更完善的風險管理,才是香港人準備好「逆風生存」的最佳策略。

 


通脹持續攀升:能源價格如何影響NASDAQ與道指的未來走勢?



網上財務公司
by
THOUSAND FORTUNE CREDIT SERVICE LIMITED
財務分期私人貸款產品資料概要:
還款期最短為3個月及最長為72個月。
實際年利率最高為48%。
簡述貸款有關費用如下以作參考:
貸款額:HK$10,000
6個月之分期貸款,每月還款額為HK$1,815
利率:月息2.5%
實際年利率:30%
總還款額:HK$10,890
查詢及投訴熱線: 2750 8888
放債人牌照號碼: 0363/2025
忠告: 借錢梗要還,咪俾錢中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