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估值25年巔峰!債券吸引力冰封
美股估值攀廿五年高峰,債券魅力跌至冰點,大時代轉角位殺到埋身?
各位「股壇老司機」同埋「投資初哥」大家好!近排大家茶餘飯後,除咗關心樓市「撤辣」未,相信最矚目嘅國際財經熱話,莫過於美國股市個估值,靜靜雞攀升到一個令唔少人「心肝仔卜卜跳」嘅水平——相對美國國債嚟講,美股嘅「身價」已經係近廿五年來最「矜貴」嘅時刻。呢個訊號,好似以前考試鐘聲咁,究竟係提早叫你「收筆」離場,定係新一輪遊戲嘅「預備鐘」?市場嘅十字路口,係咪真係行到我哋面前?
今時今日,我哋揸住嘅股票,對比起穩陣啲嘅債券,個「值博率」可以話係跌到近乎「冰點」。呢種情況,上一次出現,已經要數到科網股泡沫爆破前夕。歷史會唔會簡單重複?定係今次「真係唔同」?本文會同大家深入淺出,剝洋蔥咁一層層拆解呢個現象,睇吓背後有咩玄機,再探討一下作為精明嘅香港投資者,喺呢個風起雲湧嘅大時代,可以點樣趨吉避凶,甚至穩中求勝,避免胡亂「借錢」落錯注。
「股」比「債」貴幾多?解構「股權風險溢價」呢把尺
首先,我哋要識睇一把「度量衡」,叫做「股權風險溢價」(Equity Risk Premium,簡稱ERP)。呢個名聽落好「學術」,但其實原理唔難明。簡單講,就係投資股票(風險高啲)比起投資無乜風險嘅政府債券(例如美國十年期國債),你期望可以賺多幾多「額外着數」?
計法有好多種,一個常見嘅方法係比較股票嘅「盈利收益率」(Earnings Yield,即係市盈率嘅倒數)同埋長期國債嘅「孳息率」。如果前者遠遠高過後者,ERP就高,代表買股票相對「抵玩」。相反,如果兩者差距收窄,甚至股票盈利收益率仲低過債券孳息率,ERP就低,意味住你買股票冒嘅風險,得唔到足夠嘅潛在回報補償。
而家嘅情況就係,美股尤其係啲科技巨頭,市盈率高高在上,盈利收益率自然偏低。另一邊廂,美國聯儲局為咗壓制「通脹猛獸」,瘋狂「加息」,搞到美國國債孳息率升到十幾年來嘅高位。一邊跌一邊升,搞到個ERP縮到水咁細,創咗近廿五年新低。咁即係話,而家買美股,相對買美債嚟講,個「水位」可以話係相當唔吸引。
歷史嘅迴響:廿五年前科網泡沫嗰堂「貴價課」
提起ERP跌到低谷,好多「老股骨」都會即刻諗起1999年底到2000年初。嗰陣時,全世界為咗「一點com」 (dot-com) 瘋狂,是但一間公司名加個「.com」,股價就雞犬皆仙,市盈率?「少年你太年輕了」,好多連盈利都未有!市場情緒亢奮到一個點,傳統估值模型?掉晒落垃圾桶啦!「今次唔同㗎喇!」呢句口號,日日都喺耳邊響。
當時,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都唔低,大概6厘左右。相比之下,股票嘅吸引力大幅插水,ERP被壓縮到極點。之後發生咩事?相信大家都知,2000年3月納斯達克指數見頂,科網泡沫一嘢爆破,引發咗長達近三年嘅熊市,幾多「股神」變「負神」,身家大縮水。
歷史教訓話我哋知:
1. 「升到冇朋友」嘅估值係頂唔順嘅: 無論市場點樣「High」,基本面同估值始終會「找數」。冇盈利支撐嘅股價,就好似沙灘上起樓,遲早冧。
2. 息口環境係「命脈」: 利率係影響資產價格嘅「總掣」。當無風險利率上升,對高估值股票嘅壓力尤其「應棍」。
3. 「今次唔同」嘅迷思: 雖然每個市場周期都有佢獨特之處,但人性嘅貪婪同恐懼,同埋基本嘅經濟金融規律,往往係換湯唔換藥。
點解今時今日美股又貴到「離晒罩」?
咁究竟係咩力量,將而家美股,尤其係相對美債嘅估值,推到咁「騎呢」嘅水平呢?
· 科技「七雄」獨領風騷,AI熱潮火上加油: 近年美股升幅,好多時都係靠嗰幾間「巨無霸」科技公司,即係所謂嘅「七大仙」(Magnificent Seven:蘋果、微軟、Google、亞馬遜、Nvidia、Tesla、Meta)。佢哋憑住市場領導地位、持續嘅盈利增長,同埋對未來科技(尤其係AI人工智能)嘅憧憬,吸咗大量「聰明錢」,將自己同成個指數嘅估值都扯高晒。特別係2023年開始,生成式AI爆紅,Nvidia呢啲AI晶片龍頭股價升到「識飛」,市場對AI未來嘅想像空間大到不得了,投資者自然願意畀更高嘅溢價。
· 經濟「硬淨」得出奇,「軟著陸」呼聲高唱: 雖然聯儲局加息加到「九彩」,但美國經濟又硬淨到令人「跌眼鏡」。失業率低,消費又掂,企業盈利亦冇大幅插水。搞到市場越嚟越信美國經濟可以「軟著陸」(即係控制到通脹又唔會搞到嚴重衰退),呢種樂觀情緒自然撐住咗股市。
· 「水浸」股市,羊群心理推波助瀾: 指數基金(ETF)呢類被動投資工具大行其道,大量資金好似「自動導航」咁流入股市,按市值比例買入大公司,進一步強化咗大型股嘅升勢。加上「FOMO」(Fear Of Missing Out,驚執輸)嘅心態,見到人哋賺到盤滿缽滿,自己唔追就好似「蝕底」咁,呢種羊群心理都可能助長咗估值泡沫。
· 債市「捱打」,通脹加息雙重夾擊: 另一邊廂,債券市場就經歷咗一段「黑暗歲月」。高通脹蠶食回報,聯儲局又急急腳加息,搞到債券價格「插水式」下跌(債價同孳息率係反方向行嘅)。呢個情況直接導致咗股債收益率差距收窄。
狼來了定虛驚一場?市場調整嘅潛在「引爆點」
既然美股相對美債個估值已經「高處不勝寒」,咁市場大調整嘅風險係咪都跟住升高呢?以下幾個可能係「火藥庫」嘅引爆點:
1. 利率「高處未算高,耐處未算耐」 (Higher for Longer): 如果通脹好似「牛皮糖」咁難搞,或者經濟數據繼續「靚仔」,聯儲局可能焗住要將高利率維持更長時間,甚至唔排除再加息。咁樣會對股票估值持續施壓,特別係嗰啲靠低息環境「借錢」擴張嘅增長型公司。債券孳息率再升嘅話,股票吸引力就更加「冇眼睇」。
2. 企業盈利「交唔到功課」: 而家嘅高估值,好大程度係建基於對未來企業盈利持續強勁增長嘅樂觀預期,尤其係AI相關領域。如果未來幾季,啲公司(特別係科技巨頭)盤數唔掂,或者AI嘅「錢途」冇預期中咁好,咁支撐高估值嘅「梁柱」就會搖晃,市場可能要重新計過盤數。
3. 經濟衰退「魅影」再現: 雖然而家市場仲憧憬緊「軟著陸」,但加息嘅滯後影響唔可以睇少。歷史上,大幅加息之後,經濟好難唔「傷風感冒」吓。如果美國甚至全球經濟真係衰退,企業盈利插水,失業率上升,市場避險情緒就會升溫,股市就可能「大地震」。
4. 地緣政治「黑天鵝」突襲: 國際關係複雜到好似「蜘蛛網」,地區衝突、貿易戰、供應鏈斷裂,隨時都可能爆隻「黑天鵝」出嚟,嚇散市場信心,引發資金「走佬」。
或者...今次「真係有啲唔同」?
雖然歷史數據同估值指標都閃緊「紅燈」,但亦都要諗吓,而家個市係咪有啲獨特因素,可能令到今次情況同以前唔一樣,或者至少可以拖慢、減輕潛在嘅跌勢?
· AI革命唔係「齋吹」: 同科網泡沫時期好多「得個殼」嘅概念公司唔同,而家帶領市場嘅科技巨頭,好多都有實實在在嘅盈利能力、強勁現金流同深厚嘅「護城河」。AI技術被好多人視為足以改變世界嘅力量,佢長遠嘅潛力可能仲未完全反映喺股價度。
· 企業「荷包」相對穩健: 同以前某啲危機時期比,而家好多大企業盤數都比較健康,現金充裕,令佢哋面對經濟逆風時,抵抗力強啲。
· 聯儲局「見招拆招」: 雖然聯儲局而家首要任務係「打通脹」,但如果金融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,或者經濟急劇轉差,佢哋都可能會「轉軚」,例如減慢加息、掉頭減息,甚至重啟「印銀紙」(量化寬鬆)。市場對呢種「聯儲局兜底」(Fed Put)嘅預期,某程度上都畀咗市場一啲心理支持。
香港「巴菲特」們,風高浪急點樣揸穩盤棋?
面對咁複雜又唔明朗嘅市況,我哋呢班香港投資者可以點部署呢?
1. 保持理性,「咪同個市鬥氣」: 首先要明白,估值指標係重要參考,但唔係「水晶球」,唔可以精準預測市場頂部或底部。估值極端嘅情況,可以持續好耐,耐到你唔信。所以,咪諗住可以「估頂估底」,保持理性,敬畏市場,先係「王道」。
2. 「唔好擺晒啲雞蛋喺同一個籃」: 呢句說話雖然「老土」,但係「至理名言」。
o 資產類別分散啲: 股票、債券、現金、商品、物業,樣樣都考慮吓。而家債券孳息率有返啲吸引力,可以諗吓加返啲優質債券,平衡風險,收吓穩定現金流。
o 地區分散啲: 除咗美股,都可以留意吓其他有潛力或者估值合理啲嘅市場。
o 行業分散啲: 咪「孤注一擲」買死一個行業或者幾隻股票。
3. 睇實「盤數」,精挑細選: 喺高估值環境,更加要注重公司嘅基本面。揀啲有強大競爭優勢、盤數健康、賺錢能力持續,同埋增長前景合理嘅公司。如果買基金,就要揀啲投資理念清晰、往績穩健、識得控制風險嘅基金經理。
4. 長線是金,分段入市: 如果你係長線投資者,短期市場波動其實係「噪音」。堅持長線投資,用「月供股票」或者分批買入嘅方法,可以拉勻個成本,減低「捉錯路」嘅風險。歷史證明,長揸優質資產係財富增值嘅重要途徑。
5. 留返啲「彈藥」,靈活應變: 喺唔明朗嘅市況,揸住一定比例嘅現金或者容易變現嘅資產,可以令你喺市場大跌時有「子彈」執平貨,同時亦可以應付突發需要。呢個時候,管理好個人「財務」狀況尤其重要,例如係咪需要先「清卡數」,減輕高息債務負擔,先至有更多彈藥做其他投資?有啲人可能會考慮「結餘轉戶」整合債務,甚至利用「私人貸款計算機」比較唔同嘅「P Loan」方案。雖然呢啲同股市分析冇直接關係,但穩健嘅個人財務係應對市場波動嘅基石。
6. 了解自己「食得起幾多辣」,動態調整: 定期檢視自己嘅風險承受能力、投資目標同時間,再根據市場環境變化,調整資產配置。如果個市跌少少,你就「晚晚瞓唔着」,可能代表你個組合風險太高,要適當降低啲。
潮水退卻之前,我哋仲可以做啲乜?
返到最初嘅問題:美股相對美債嘅估值升到廿五年高峰,市場大跌係咪就快到?
老實講,冇人有「水晶球」可以畀到肯定答案。而家個市的確有啲令人擔心嘅訊號:股債相對估值極端、市場升幅高度集中、利率壓力持續,同埋潛在嘅經濟下行風險。歷史經驗話我哋知,喺咁嘅環境下,市場嘅脆弱性的確增加緊,大調整嘅可能性唔可以睇輕。
不過,每個市場周期都有佢嘅獨特性。AI革命嘅潛力、企業嘅韌性,同埋政策制定者嘅應對,都可能為市場帶嚟新變數。我哋唔可以簡單咁將歷史「倒模」複製。
對於我哋普通投資者嚟講,與其花時間去估個市短期點走,不如將精力放喺建立一個穩健、符合自己風險偏好同長遠目標嘅投資組合。喺呢個估值「高處不勝寒」嘅時刻,更加需要強調風險管理、資產配置嘅平衡,同埋對基本面質素嘅堅持。
可能,市場嘅潮水總有一日會退,到時先會睇到邊個冇著褲。但喺潮水退之前,我哋可以做嘅,就係著好自己件「救生衣」——透過理性分析、審慎決策同長遠規劃,為可能嚟到嘅風浪做好準備。未來充滿未知,但審慎同準備,永遠係應對不確定性嘅最佳策略。
希望呢篇長文,可以為大家帶嚟一啲有價值嘅思考。投資涉及風險,入市前記得做足功課,衡量自身能力。祝大家喺投資路上,趨吉避凶,財源廣進!
最新文章

網上財務公司
還款期最短為3個月及最長為72個月。
實際年利率最高為48%。
簡述貸款有關費用如下以作參考:
貸款額:HK$10,000
6個月之分期貸款,每月還款額為HK$1,815
利率:月息2.5%
實際年利率:30%
總還款額:HK$10,890